“抬汪公”活动是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吉昌村屯堡人每年最隆重的活动之一,四乡八寨的村民都会来到汪公祠堂烧香拜祖神,祭祀汪公。吉昌村是屯堡人的一个大村,屯堡人都是明洪武年间入黔屯田驻军的后裔。每年正月十八,吉昌村都要举行“抬汪公迎春”的民俗活动,以纪念先祖“汪公”。这个沿袭了600多年的抬汪公迎春活动充满浓郁的屯堡民俗风情。 “抬汪公”是屯堡人祖辈传承的重要盛典。屯堡人把红面长须身穿官袍的“汪公”他老人家从平日香火侍奉的“汪公庙”里请出,端放在一个红锦缎扎成的轿子里,由全屯最有威望的老人引路,轿前有仪仗队鸣锣开道,轿后跟随高妆彩车、莲船、地戏队,前呼后拥,游乡串寨,热闹非凡。[详细]

冲龙是贵州省普定县正月十五传统观赏性娱乐节目,冲龙时由烧铁水的师傅们把高达两米的火炉拉斜,慢慢地倒出熔化的铁水,两个人一组一前一后用钢桶抬到空地上,拿铁勺舀出来,对准舞动的龙和热闹的人群,用木板使劲向天空打出去,场面异常壮观。据说,民国年间,普定县城有好多铁匠作坊。每逢年节,富人们燃放烟花庆祝,铁匠们买不起烟花,却从打铁时四溅的火花中得到了灵感。他们将熔化的铁水用木板拍击而出,铁水便似朵朵烟花般盛开,美丽而壮观。这种特别的“树花”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,其热闹喜庆的氛围渐渐胜过了燃放烟花的富人。因此,每逢过年,普定县便有了“富人放烟花,穷人打铁花”的民俗。[详细]

糍粑也称年糕,在过年的时候制作食用,过年前制作糍粑是农村上千年流传下来的习俗。具有浓厚的乡村风味,打糍粑活动成为大家过年前的一项重要准备活动。糍粑由糯米蒸熟再通过特质石材凹槽冲打而成,手工打糍粑很费力,但是做出来的糍粑柔软细腻,味道极佳。腌腊肉、灌香肠是安顺的传统过年习俗了,腊肉从鲜肉加工到制作再到存放,肉质不变,长期保持香味,还有久放不坏的特点。在熏制过程中会用到松树枝、柚子皮、橘子皮等材料熏制,使得夏季蚊蝇不爬,经三伏而不变质,成为别具一格的地方风味食品。也是过年餐桌上不可缺少的菜肴。[详细]

祭灶神,是古人对火的崇拜。人们把灶王爷看成是公正严明的神祗,在灶王爷及其夫人的圣像边,都写有“上天言好事,下地保平安”的联语。安顺还产生了这样的歇后语:“灶神菩萨上天——好话多说”。并且,还有这样的流传,用饴糖供奉是以之粘糊住老人家的嘴巴,使他在天上为自家说些甜美的好听话。咸丰元年编纂的《安顺府志》载:“腊月廿三为小年,乃安顺人之俗称”。其实,这一天据说是灶王菩萨上天朝拜玉皇大帝打报告的日子。于是整个中国家家户户都要对他进行祭祀。每一家祭祀的供食中都有用糯米麦芽做成的饴糖,故这种饴糖称为“祭灶糖”。直到如今,安顺西秀区屯堡村寨九溪村专产这种祭灶糖。[详细]